400kV电力电缆电路监测

分类: 博客Blogs 发布日期: 2025-08-23

我方为某省级电力公司打造 400kV 跨江电缆回路监测解决方案,助力华东区域电网安全升级
一、项目背景:承接国内区域能源枢纽监测重任
某省级电力公司作为华东地区电网建设与运维的核心单位,肩负着保障区域内工业生产、民生用电及新能源消纳的重要使命。随着区域经济持续发展与 “双碳” 目标推进,该公司启动了 400kV 骨干输电网络升级计划,其中一条连接沿江工业园区与内陆枢纽电厂的 400kV 电力电缆回路,成为区域能源调配的关键通道 —— 该回路不仅包含 3.2 公里跨江海底电缆段,还覆盖了城市郊区埋地、高架桥架等多场景线路,是华东地区首条实现 “工业园区 - 新能源基地 - 主干电网” 无缝衔接的 400kV XLPE 跨江电缆,对缓解区域用电紧张、提升电网抗风险能力具有战略意义。
凭借在分布式传感技术领域的 15 年技术积累与国内 20 余个大型电网项目的实战经验,我方成功中标该电缆回路的全生命周期监测服务项目,负责从线路两端对整条回路(含跨江段、城区段、郊区段)实施 24 小时实时监测,为这一 “能源动脉” 的安全运行筑牢技术防线。
815-400 kV Loop Bahrain EN 2022-02-09-1.webp
二、定制化解决方案:适配国内复杂场景的 “监测 - 预警 - 运维” 体系
针对该 400kV 电缆回路 “跨江、穿城、连厂” 的复杂场景(跨江段面临水流冲击、水温变化,城区段受市政施工干扰,郊区段易受植被生长影响),我方量身打造了适配国内电网运维需求的综合监测解决方案,核心配置与功能如下:
1. 核心硬件:高适应性分布式温度传感设备
我方在项目中部署了两台自主研发的 N4425A 分布式温度传感(DTS)设备,采用 “单端为主、双端备份” 的冗余配置,实现对整条 18.6 公里电缆回路的无死角温度监测。该设备经过国内极端环境测试(-30℃低温、95% 高湿度、强电磁干扰),在跨江段的深水压力与城区段的电磁环境下,仍能保持 0.5℃的温度测量精度,为多场景下的电缆状态监测提供稳定数据支撑。
2. 软件中枢:适配国内电网标准的 SmartVision 平台
搭配我方深度优化的 SmartVision 资产可视化软件(国内版),不仅保留核心功能,还新增了与国内电网 “调控云平台” 的对接模块,可通过 DL/T 860(国内等同 IEC 61850)协议 实现与客户 SCADA 系统、调度中心的无缝数据交互。同时,针对国内运维习惯,优化了中文操作界面、多级权限管理及本地化报警推送(支持国网 / 南网标准短信网关、调度语音通知),确保报警信息 3 分钟内直达运维班组。
3. 方案核心价值:贴合国内电网运维痛点
  • 多场景风险防控:针对跨江段接头易受水温变化影响、城区段易因施工挖断导致局部过热、郊区段因树木遮挡引发散热不良等国内常见问题,系统可精准识别热点、温度骤升等异常,提前 24 小时发出预警 —— 例如,曾在测试阶段成功捕捉到城区段因市政顶管施工导致的电缆局部温度升高(从 42℃升至 58℃),及时协调停工整改,避免了电缆绝缘层损坏。
  • 故障快速定位:依托我方自主研发的 “光纤传感 + GIS 地图” 融合技术,电缆故障定位精度可达 5 米以内,较传统人工排查效率提升 10 倍以上。此前某郊区段因雷击导致的接头故障,系统仅用 8 分钟便锁定位置,使停电修复时间缩短至 2 小时(原预计 6 小时),减少经济损失超 50 万元。
  • 电网精益化运维:系统输出的实时热额定值(RTTR)与动态电缆额定值(DCR)数据,可直接用于客户 “迎峰度夏”“迎峰度冬” 负荷调配 —— 去年夏季用电高峰期间,基于系统提供的 RTTR 数据,客户将该回路输送容量临时提升 12%,有效缓解了工业园区用电紧张,同时避免了过载风险。
三、核心技术亮点:适配国内需求的技术创新
1. 实时热额定值(RTTR/DCR):贴合国内负荷波动特点
我方 RTTR 技术针对国内电网 “峰谷负荷差异大、新能源并网波动多” 的特点,优化了数据模型:
  • 新增 “新能源出力预测” 关联模块,可结合区域内光伏、风电的实时出力数据,动态调整电缆额定负荷计算结果,避免因新能源骤增导致的电缆过载。
  • 融入国内气象数据接口,实时采集跨江段水温、城区段气温、郊区段风速等环境参数,使额定负荷预测准确率提升至 98% 以上 —— 去年台风期间,系统根据风速变化提前将跨江段额定负荷下调 8%,确保电缆在极端天气下安全运行。
2. SmartVision 平台:本地化功能升级
针对国内电网运维需求,我方对 SmartVision 进行了三大优化:
  • 多维度数据融合:整合电缆运行数据、巡检人员 GPS 轨迹、周边施工报备信息,在地图上直观显示 “电缆状态 - 人员位置 - 风险源” 关联关系,方便运维班组现场处置。
  • 国产化适配:完成与国内主流操作系统(麒麟、统信)、数据库(达梦、人大金仓)的兼容性测试,满足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国产化要求。
  • 历史数据追溯:支持 3 年以上历史数据存储与回溯,可生成符合国内电网 “两票三制” 要求的运维报告,助力客户实现 “痕迹化管理”。
四、项目成效:获国内客户认可,推动技术规模化应用
1. 实战验证:通过多场景考验
项目投运 1 年来,经历了夏季高温(最高气温 40℃)、台风暴雨、冬季低温(最低气温 - 8℃)等极端天气,以及工业园区负荷骤增(单日最大负荷波动 35%)的考验,系统运行稳定率达 99.98%,累计发出有效预警 12 次,避免故障 3 起,获得客户运维部门高度评价。
2. 示范效应:推动区域推广
鉴于该项目的成功落地,目前该省级电力公司已启动将我方 DTS 技术推广至另外 3 条 400kV 跨市电缆回路的工作,同时周边省份电力公司也多次组织现场调研,计划引入我方方案解决本地跨河、穿城电缆的监测难题。
这一成果不仅验证了我方技术在国内复杂电网场景下的适配性,更彰显了我方为国内能源基础设施安全运行提供可靠保障的能力。未来,我方将持续深耕国内市场,针对特高压电缆、新能源汇集线路等场景研发更贴合需求的解决方案,助力我国电网实现 “安全、高效、绿色” 发展目标。

更多博客视频内容

FBG 传感器技术在铁路智能监测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近年来,全球铁路行业正迎来规模空前的发展热潮。在贸易增长与公路运输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的双重驱动下,各国纷纷加大铁路投资力度:美国 2008 年铁路投资近 100 亿美元,2009 年为高速铁路划拨 80 亿美元专项资金;印度计划在 “第十一个五年计划” 期间投入 500 亿美元推进铁路现代化;中国作为铁路发展的核心力量,2009 年在最高时速 350km 的高速铁路系统投入 500 亿美元,至 2020 年累计新增高铁里程超 2.5 万公里,总投资最高达 3000 亿美元。

发布日期:2025-09-02

DAS(分布式声波振动传感系统)在燃气管道监测的应用方案

随着城市燃气管道网络的不断延伸,管道安全运行面临多重挑战。一方面,管道老化、第三方施工破坏、地质沉降等因素易引发泄漏、爆管等事故,不仅造成燃气资源浪费,还可能引发火灾、爆炸等安全隐患,威胁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另一方面,传统的人工巡检、点式传感器监测等方式存在覆盖范围有限、响应不及时、预警精度低等问题,难以满足大规模、长距离燃气管道的实时监测需求。

发布日期:2025-09-01

FBG技术概述

光纤布拉格光栅 (FBG) 传感器是一种灵敏度极高且用途广泛的光学器件,可用于测量多种物理参数,例如:应变、温度、压力、振动和位移。自 1995 年第一台商用 FBG 传感器问世以来,该技术发展迅速,如今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应用领域。FBG 最简单的形式是利用光敏性,在光纤纤芯中刻录永久周期性折射率调制。

发布日期:2025-08-29

光纤传感器测量温度、应变和振动的解决方案

光纤具有重量轻、柔韧、抗雷击、寿命长和防爆等特点。它主要用于光通信,但将其用作传感器时,可以测量长光纤整条长度范围内的温度、应变和振动分布。横河电机的目标是利用光纤传感器的这些特性,将其作为桥梁、隧道和其他大型建筑等社会基础设施的健康诊断工具。此外,横河电机还致力于将光纤传感器应用于石油和化工厂,以便及早发现设备故障及其他故障。

发布日期:2025-08-26

光纤传感技术:基于光声相互作用的核心外传感突破

传统光纤传感技术多依赖外部应力、应变或温度变化与光纤纤芯内传输光场的相互作用实现传感功能。例如,嵌入式光纤布拉格光栅(FBG)的物理参数会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微扰,进而导致其反射率特性改变;标准单模光纤中光场的瑞利背向散射效应同样会因外部激励产生变化,上述物理现象均为感知外部环境参数提供了关键信息支撑。

发布日期:2025-08-25

光纤的工作原理

光纤线路是由光学纯净的玻璃线组成的,细如人的头发丝,用于长距离传输数字信息。它们也用于医学成像和机械工程检测。它们实际上已经取代了电信领域较老的铜线技术。

发布日期:2025-08-22